06月01 中醫(yī)認為,女人病多是“三虛”鬧的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女人的問題多與“三虛”有關,即腎虛、肝虛和脾虛,“三虛同治”是調理女人病的關鍵。
腎虛:月經失調。腎主藏精,為元氣之本,主宰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女性胞絡系于腎,婦科與生殖疾病的發(fā)生與腎功能不調密切相關。明末清初著名婦科醫(yī)家傅青主認為,“經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腎中,是至陰之精而有至陽之氣,故其色赤紅似血,而非實血,所以謂之天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經血并非單純的血液,乃是腎之陰精充足而溢。腎陰是月經的物質基礎,其運行依賴腎陽資助運化,腎陰腎陽共同作用方能使月經周而復始。所以,腎虛是導致月經失調的主要原因。若腎陰虧虛,則可發(fā)生月經量少、閉經;若腎陽不足,??蓪е乱簧黻枤馓澨?,使沖任(沖脈和任脈)失養(yǎng),胞宮失溫而發(fā)生閉經等。針對以上情況,用藥以填精養(yǎng)血為主,佐以助陽益氣之品,使陽生陰長,精血俱旺,則月經自調。遵循張景岳“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訓,臨床通常使用相對溫和的中藥,如枸杞、菟絲子、生杜仲、桑寄生等,不同人情況有別,用藥需辨證配伍。
肝虛:各類婦科病。清代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指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的作用。在月經的產生中,肝血下注沖脈,
“沖為血?!?,肝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參與月經調節(jié)。也就是說,只有肝血充盈、藏血功能正常,才能下注血海使沖任盛滿,血海充盈。同時,肝主疏泄,調節(jié)一身之氣機,任脈通暢有賴肝氣條達,只有肝氣調暢,才能任脈通,月事以時下(月經正常)。臨床中,很多女性由于情志失調導致肝疏泄功能失常,耗傷肝氣,從而引發(fā)包括月經失調、乳腺結節(jié)、婦科腫瘤在內的多種婦科病。針對這種情況,治療應以疏通為主,常用藥物有川芎、當歸、肉桂、艾葉、小茴香、茯苓、香附、山楂等。在經脈循行方面,肝經與沖任二脈均有交匯,與沖脈交匯于三陰交(位于腳踝內側突出的骨頭尖上方四橫指處),與任脈交匯于曲骨(仰臥位,腹部正中線與恥骨聯(lián)合上緣的交點),故平時女性朋友可多按以上兩穴疏肝氣。
脾虛:氣血不足。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運水谷化生氣血,充盈于沖脈,月事以時下。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也特別強調脾胃在調經中的重要性?!毒霸廊珪贰皨D人規(guī)”記載:“故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yǎng)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則盡善也?!逼⑽冈谖逍袑偻粒^“木病必妨土”,肝旺往往容易犯及脾胃,故在月經病的調理中,從脾胃入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臨床常用藥物有人參、白術、陳皮、茯苓、煨姜等,可在醫(yī)生辨證指導下服用調理氣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