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08 糖尿病離你還有多遠?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很多人都害怕糖尿病,常常因為聽到血糖值高而感到擔心,但對血糖值及其臨床意義卻并不熟悉,到底血糖升高到多少才算高血糖或者是否自己就已經是糖尿病了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糖尿病前期。
1. 什么叫糖尿病前期?
簡單來說就是血糖已經偏高,但是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階段。具體來講,正常人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而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叫做空腹血糖受損(IFG);正常人餐后2小時血糖在7.8 mmol/L以下,而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時血糖在11.1mmol/L以上,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叫糖耐量異常(IGT)。
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減低(IGT)及兩者的混合狀態(tài)統(tǒng)稱為糖調節(jié)受損,也稱為糖尿病前期。
1. 糖尿病前期患者會有什么表現(xiàn)呢?
糖尿病前期患者常常不合并明確的癥狀,個別患者會有口干、消瘦等。而早期的篩查可以給患者一個“預警”,以下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在成年人(>18歲)中,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即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齡≥40歲;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兩者同時存在)史;3超重[體質指數(shù)(BMI)≥24kg/m2 ]或肥胖(BMI≥28kg/m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4靜坐生活方式;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7有高血壓史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者;8)血脂異常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9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10有類固醇類藥物使用史;11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或伴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tài)(如 黑棘皮征等);12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或抗抑郁癥藥物治療的患者。
及時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篩查方法為兩點法,即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 血糖。篩查結果正常者建議每3年篩查一次,篩查結果為糖尿病前期者,建議每年篩查一次。
2. 糖尿病前期患者怎么控制血糖呢?
多項研究結果顯示,糖耐量減低人群接受適當?shù)纳罘绞礁深A可延遲或預防T2DM的發(fā)生。應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實行分層管理,依據(jù)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高低分為較高風險人群和較低風險人群,較低風險人群指單純的IFG或IGT人群;較高風險人群指IFG+IGT人群或合并1種及以上風險因素人群。使用生活方式干預為基石,并應貫穿糖尿病前期臨床干預的整個過程。
(1)可行醫(yī)學營養(yǎng)干預:
若為體重正常者: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按照飲食估算食譜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質等較均勻的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時定量,一般按1/5、2/5、2/5分配或1/3、1/3、1/3分配。
若為肥胖者:主食、副食攝入量減少10%以上,同時加強體育鍛煉。使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下降7%,并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
(2)可行運動干預:
1進行有氧訓練通過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攝取,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健身操、乒乓球等。建議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續(xù)時間不少于10min,總時間20-60分鐘,肥胖患者建議適量加強運動。
2抗阻運動訓練可引起的肌肉質量增加有利葡萄糖攝取,如:練習器械、負重訓練(啞鈴、杠鈴)等。規(guī)律有氧運動的同時,可每周至少2次抗阻力運動。
(3)可行藥物干預:
較低風險者先實施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后未達到控制目標(目標即:超重或肥胖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下降7%;IFG者空腹血糖>6.1mmol/L,IGT者OGTT 2h血糖>7.8mmol/L),或高血糖進展和(或)無法嚴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啟動藥物干預;據(jù)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證據(jù)較為充分。
希望各位患者科學看待血糖值,人體血糖會受藥物、飲食、運動、睡眠、情緒、天氣等諸多因素影響。當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建議患者戒除不良生活方式,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并長期堅持以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同時關注高血壓、血脂等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必要時使用藥物干預,定期隨訪。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