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研究組對參與者進行了369種疾病和傷害、87個風險因素的系統分析,并估計了70歲時的預期壽命、健康預期壽命、健康不良年數比例[(預期壽命-健康預期壽命)÷預期壽命]、風險因素等情況。結果顯示,與1990年相比,2019年全球70歲以上成年人的預期壽命、健康預期壽命均有所上升:男性70歲時預期壽命從10.6年上升到12.88年,女性從12.82年上升到15.21年;男性70歲時健康預期壽命從7.72年增加到9.35年,女性從9.1年增加到10.69年。但健康不良年數比例略有增長,從0.28上升到0.29??盗毡硎?,健康不良年數比例越大,說明老年人殘疾負擔越重,即出現臥床、行動不便等非健康狀態(tài)的生存時間越長,從而導致家庭照護和經濟負擔增加,且老年人生活質量也難以保證。所以,縮短健康不良年數比例是老齡化社會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研究組對70~90歲人群的死亡率進行分析發(fā)現,幾乎所有地區(qū)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如果不是由于腫瘤、糖尿病、腎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死亡率增加,下降幅度會更大。然而,全球70歲以上人群的殘疾負擔卻未改善,其主要驅動因素包括:限制身體機能的相關疾?。ㄈ绨V呆、中風)、與長期疼痛相關的疾?。ㄈ缪?、頸部疼痛、骨關節(jié)炎、道路傷害)、感覺器官缺陷(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失明和視力喪失)和口腔問題。
“上述研究表明,應針對老年人的功能衰退、感覺器官缺陷、疼痛癥狀和意外跌倒,制定和實施更好的公共衛(wèi)生策略和干預方案?!笨盗毡硎?,大眾必須改變“老年人有疾病=不健康”的錯誤觀念。我國75%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病,但不意味著他們不健康。阿爾茨海默病、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等慢病都是增齡性疾病,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但這些慢病可看作是身體衰老的一種表現,只要把指標控制好,就不會影響老年人的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維持老年人“內在能力”是健康老齡化的關鍵。換句話說,只要老年人把視力、聽力、行動能力、營養(yǎng)、認知能力和心理維護好,就是健康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誘發(fā)老年人病殘的因素,都可早期預防和糾正。防年老病殘,應做好以下幾點:
及時矯正視力、聽力問題。戴老花鏡、助聽器或經手術治療,避免視聽力下降導致的心理問題和意外跌倒。
關注口腔健康。及時補牙或佩戴假牙,保持咀嚼能力,避免營養(yǎng)不良。
預防跌倒。積極預防跌倒的內因和外因,預防骨質疏松、肌少癥,減少家庭意外跌倒的因素,使用拐杖和手扶車等輔具。
不忍痛生活。出現持續(xù)1個月以上的輕度疼痛應及時就醫(yī)。
預防大于治療。建議從四五十歲開始,在年度健康體檢中加入內在能力篩查,早期發(fā)現晚年可能致殘的危險因素,早期干預。
]]>那么,如何正確認識高血壓,怎樣有效預防高血壓?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主任醫(yī)師吳林。
高血壓常不期而至 要盡早識別
56歲的張大爺一個月前因為頭暈胸悶、全身顫抖,到醫(yī)院測血壓才發(fā)現收縮壓竟然達到150mmHg,被診斷為高血壓。他一直很困惑,以往身體沒什么大毛病,也沒有高血壓家族史,怎么就患上了高血壓?
“像張大爺這樣的高血壓患者在門診中特別常見?!眳橇终f,目前國內高血壓的知曉率僅為42.6%、治療率34.1%、控制率9.3%,甚至有患者直到發(fā)生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情況時,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所以,在生活中需要多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通過健康體檢或定期自測血壓及時發(fā)現高血壓是健康保護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高血壓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與繼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患者中90%以上屬于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如果長期血壓控制不佳可以引起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出血等并發(fā)癥。這類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而繼發(fā)性高血壓也叫癥狀性高血壓,許多疾病如泌尿系統疾?。ǔR姷娜缒I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綜合征、嗜鉻細胞瘤、主動脈狹窄等都可能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可通過各種治療原發(fā)病的措施來控制或治愈高血壓。
“偶爾一兩次血壓測試結果顯示血壓偏高,就認為自己患了高血壓,這種觀念也是不正確的。一般成年人血壓3次以上非同日測量,均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 90mmHg,才可診斷為高血壓?!眳橇痔貏e強調,在查出高血壓后,還需要做好進一步檢查,確定高血壓是原發(fā)性還是繼發(fā)性,靶器官損傷及合并癥情況,有了充分的依據之后,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壓,進行綜合治療。
降壓藥有多種選擇 宜遵從醫(yī)囑
確診為高血壓后,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很好控制血壓的降壓藥呢?吳林指出,當前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鈣拮抗劑、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和其他類型降壓藥等6類,具體藥物有很多。這些藥物各有其優(yōu)缺點,需要患者和醫(yī)生合作、調試最后達到個體、有效、安全的目標?;颊呒纫m正“高血壓患者盡量不用藥”的錯誤觀念,又切忌操之過急自行用藥。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心內科等相關科室就診,根據個人特點、結合伴隨的其他疾病和靶器官受損等情況及藥物特點等,制定適合自己的最佳個體化用藥治療方案,達到既有效穩(wěn)定控制血壓又減少并發(fā)癥的目的。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退,動脈壁僵硬度增加,順應性下降,造成晝夜、季節(jié)和體位的變化時,無論收縮壓、舒張壓與脈壓差均較年輕患者有較大的波動。因此,嚴格遵照醫(yī)囑或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降壓藥物尤為重要。
高血壓患者一般需要長期服藥,間斷服藥不僅不利于血壓穩(wěn)定,還容易誘發(fā)腦卒中等嚴重并發(fā)癥?!盁o論加量、減量,還是停藥、換藥,都應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且自己要經常量血壓,隨時觀察血壓的變化情況,發(fā)現異常,及時進行個體化、科學合理的治療,以達到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療效和減少治療成本的效果。”吳林說。
高血壓用藥是否合理,影響著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持續(xù)性及血壓控制率。近些年,我國越來越重視高血壓的規(guī)范治療,頒布了高血壓分級診療策略,使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持續(xù)性有所改善,提高血壓控制率,對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合理飲食適度運動 防患于未然
“高血壓一旦出現就需要長期治療,首先從飲食、運動和心情等方面多加注意,也有降壓或者使高血壓變得相對容易控制的可能性,從而起到提高控制率、減少心血管事件的作用?!眳橇直硎?。
膳食搭配應合理 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息息相關,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健康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g,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g。同時,少吃動物內臟、油膩食物,降低膳食總脂肪,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鉀具有促進人體排鈉及擴張血管的作用,鈣與血壓成負相關,因此要多食蔬菜、乳制品、魚類、蛋類、水果、果汁、豌豆等一些富含鉀、鈣的食物。
戒煙限酒要果斷 煙草中的尼古?。焿A)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使心跳加快,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激素,可誘發(fā)高血壓,導致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增加2~4倍,故一定要戒煙。高血壓患者不宜飲酒,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把少量飲酒有利健康的觀點改為“酒,越少越好”。
勞逸結合兩相宜 運動應堅持三個原則:有恒、有序、有度,即長期規(guī)律地、循序漸進地根據個人年齡、身體狀況等選擇適合自身的適度運動,可選擇快走、慢跑、游泳、騎車、健身體操等有氧運動,每天1~2次,每次半小時左右,有利于體內脂肪正常代謝,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管彈性,減少高血壓病的發(fā)生率。同時,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
保持心情愉快 高血壓病屬心身疾病范疇,保持心態(tài)平衡,盡量減少情緒波動能夠幫助保持血壓相對穩(wěn)定。
]]>